新闻资讯
实务指引|TRO禁令及预防措施建议
一、TRO禁令
TRO禁令即临时性限制令(Temporary Restraining Order),主要在美国司法体系中使用。在大部分情况下,法院可以在没有事先通知被告的情况下,根据原告的申请迅速颁发TRO,通常为14天。一旦生效,被告的某些行为或资产就会受到限制或被冻结,直到法院进一步审理案件。
近年来,中国出口企业收到TRO禁令越来越多,主要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全球经济波动以及全球电商加速渗透的大背景有关。越来越多的中国卖家选择品牌出海,在亚马逊、速卖通、阿里国际站、eBay等全球跨境电商平台上经营销售。由于TRO禁令可在未经全面审理前冻结卖家账户资金并强制下架商品,该规则被部分海外律所及恶意同行滥用,形成了一条以“专利抢注+批量起诉+高额和解”为核心的黑灰产业链。
面对TRO禁令,中国卖家如果置之不理,就意味着放弃店铺和冻结的全部资金。如果应对,主要有应诉或和解两种方式。对比来说,主动应诉不论胜败,对中国卖家而言都是费用更高、耗时更长的做法,而和解的代价加上中国律师的代理费用,大约是被冻结资金的一半左右。为此,绝大多数中国卖家会选择后者,被迫息事宁人。
二、引发TRO的主要情况
1.知识产权侵权
未经授权用他人商标、版权、专利,或销售易混淆产品,如卖仿冒品、未经授权用受版权保护内容。
2.违反平台规定
严重违反销售政策,损害他人权益,像虚假交易、操纵评价、恶意竞争等。
3.其他法律纠纷
与供应商、合作伙伴有合同纠纷致对方经济损失,对方可能申请 TRO。
三、TRO禁令滥用的深层原因
(一)法律漏洞与灰色操作
美国法院对TRO申请门槛较低,原告仅需提供“表面侵权证据”,而被告常因跨境应诉成本高昂被迫和解。此外,美国法院在“实质性相似”"判定中采用“整体观感法”,即使进行局部修改,若核心创意构成抄袭仍会被判侵权。例如,某玩具卖家将版权画中的独角兽角由金色改为银色,鬃毛颜色调整为蓝色,仍因保留了“星空背景+水晶蹄”的核心元素被判定侵权,赔偿金额高达 15 万美元。
(二)恶意团队的产业化运作
恶意团队通过“筛选热销品→抢注专利→批量起诉”流程牟利,甚至有专业攻略指导如何“高效收割”卖家。同时,原告团队往往会调查中国卖家全平台的在售产品,一旦发现某处侵权,就会发起全面诉讼。比如,某服装卖家仅在 Wish 平台一款侵权 T 恤,最终导致亚马逊、eBay 等五个平台的账户被冻结,原因是原告通过域名注册信息锁定了关联店铺。
(三)卖家合规意识薄弱
部分中国卖家忽视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盲目跟卖热销产品,导致侵权风险激增。比如,部分恶意团队通过“钓鱼取证”模式,以买家身份诱导中国卖家交易仿品。此外,部分中国卖家原创产品遭遇外观抄袭、商标抢注等侵权行为,由于未及时申请国际专利、商标,导致维权被动。
四、TRO禁令的预防措施建议
(一)选品阶段规避风险
在选品阶段提前进行商标、专利及版权检索(如美国专利局USPTO、欧盟知识产权局EUIPO),避免使用未经授权明星、IP相关名称或设计。注意排查是否有未经授权在商品标题、关键词、详情页或包装中使用原告注册商标或销售带有近似商标标识的同类商品。同时,确保供应商提供正版授权或专利证明,避免“背锅”。
(二)资金与账户管理
定期提现账户资金,避免因TRO冻结导致现金流中断。建议绑定多个收款账户分散风险。
(三)法律应对准备
收到侵权通知后,立即下架涉诉产品,避免损失扩大,利用平台申诉机制(如亚马逊POA申诉),争取恢复账号,及时联系律师评估案件,考虑组团和解降低成本。定期监控平台站内信箱,避免忽略TRO通知邮件(可能被归类为垃圾邮件)。
(四)知识产权布局
对自有产品及时申请海外专利或商标,建立海外防御性知识产权体系。做好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合规制度。在亚马逊、eBay等平台完成品牌备案(如Amazon Brand Registry),增强保护。